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WeChat 圖片_20210815000520.png              圖片來自網路
   我們知道0-3歲是寶寶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,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,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更聰明呢?下面分享幾個科學有效方法。
    共情關注
   簡單的說,孩子關注什麼,父母就關注什麼。
   小孩子好奇,好動,很難乖乖地呆著如你所願,他們關注的東西也一直在變化。因此,這就要求父母要即時地隨之做出反應,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與關注,讓他獲得安全感。
   我們舉個例子:當你帶著孩子一起在讀繪本時,孩子卻不安分的跑去拿玩具,這時你可以說:“寶寶,這是車車。哦!你也想讓車車一起聽故事嗎?走,我們帶著車車去那裡坐坐,媽媽跟寶貝一起給車車講故事……
      多跟孩子交流
   如果只是往孩子的腦袋裡塞入簡單的單詞,裝得再多,孩子的語言水準也是有限。因此,爸媽要幫助孩子分門別類的掌握各種詞彙,並學會如何使用它們。
    我們可以這樣做
   當你在幫寶寶洗澡時, 可以給他準備一些洗澡玩具。“寶寶,鴨鴨和魚魚一起在水裡游泳,還有誰也住在水裡啊?貓咪呢?貓咪住在地上,貓咪不會游泳對嗎?可是貓咪好喜歡大海,怎麼辦呢?我們請爸爸一起帶喵咪去坐船船,這樣喵喵也可以看到大海了,好不好?(當然大一點的小小孩,爸媽可以採用建議提醒的方法讓他自己想辦法。)甚至也可以讓寶寶自己選擇衣服,在穿衣服時教他數扣子……
   總之,不管是刷牙,澆花,拖地……只要沒有危險,爸媽都可以一邊做事,一邊描述正在做的事,抓住機會多跟寶寶對話。
        充分交流、增加擴句
   儘量少用代詞,改用名詞。“不要用這個、那個,等代詞改用兒向用詞,花花、牙牙……”
   增加擴句,在給孩子的回復上增加詞彙量,孩子說一個詞,父母回答兩三個詞,等孩子會說三個詞後,我們可以短句作答,久而久之,孩子就可以更有邏輯性掌握更多複雜且深層次的對話
       輪流對話,等待孩子作答
   在“我一句你一句中,展開親子對話。首先要求爸媽要耐心等待孩子做出回應
   你會發現寶寶在剛開始學說話時,因為發音不准都會自創一些父母不明白的詞語,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抓住語音信息,認真回應,孩子開始時會回答得很慢,我們一定要耐心的給孩子一些時間。
       訓練孩子獨立思考,解決問題
   這個是重中之重的原則,對於寶寶大腦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。建議爸媽採用開放式,而非固定式提問。多問“為什麼、怎麼辦、怎麼做”而不是簡單的“是什麼,對不對”,這類詢問句或是與否回答的疑問句,這樣才能訓練孩子運用獨立思考能力,解決問題,從而培養成長性思維
      遠離手機電視
   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3C產品。有的爸媽把孩子丟一邊,自己看手機,玩遊戲,追劇;甚至為了讓寶寶乖乖吃飯開個ipad播個卡通。這些不僅會破壞寶寶大腦的發育,對寶寶增長知識無益,還會影響視力、行為能力、語言能力讓他們變得焦躁、脾氣差,注意力不集中
   美國兒科協會也認為,不能讓兩歲以下的孩子使用3C產品包括電視。所以爸媽們,請你關掉手機電視,遠離3C產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總 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WeChat 圖片_20210815000515.jpg
   基於上述方法,爸爸媽媽請你多關注孩子,多與他們互動:玩玩遊戲、親近親近大自然、多接觸新事物,刺激TA們的感官發展。相信,寶寶在爸爸媽媽懂教養又充滿愛,與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,未來一定特別優秀!
  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美平方 的頭像
    美平方

    美平方

    美平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